十九

唉,关于那些来了刚打两次交流赛就萌生退意的小朋友们的零碎叨叨

我想想啊,还有好多话还没有来得及说。
对于“辩论队能给人带来什么”这样的终极问题,我实在没法给出一个准确回答。即使自己在辩论的道路上虽挣扎了两年,我只能说我现在只是在表达一个真实的自我——我的真实感想,杂乱言说,聊以记录、交流。
大概提到辩论、辩论队,就会让人不可避免地想到辩论赛。我不知道其他队伍都是什么样的,也不清楚其他很多人的看法,但在我看来,加入辩论队,更多的理由并不是在于比赛,但辩论赛对于我们来说依然重要。辩论和辩论比赛当然不是能完全等同起来的东西,但辩论赛算是辩论的某种具象直观的表现形式。辩论赛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媒介、一个机会,让你站在你以前可能不曾考虑过的地方去思考你以前不曾思考过的对象、事件及其影响。
短期支教的利弊、网络自由与网络安全、流浪儿童是否应该被强制收留……思考这些辩题,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疑问:如何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世界事实面,如何客观公正的对待发展中的利弊,如何考量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事实上,我们遇到的人和事、思考的此和彼、经历的悲与欢,都会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上打下极深的印记。
而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我们每天体验的事物其实真的相当有限。如此,人的思维眼界很容易被限定在一个狭小领域里。而藉由辩论赛,我们接触到这些原本可能不会接触、不会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问题中时,事情的本身就已发生了改变。当在查阅了浩如烟海的资料之后,发觉自己的局限;当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之后,推翻所有的成见;当在说服自己相信“此岸”之后,对问题的“彼岸”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来可能距离我甚是遥远,甚至觉得与我无关的世界,便有了不同的意义。
或许,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好好说明、你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会,生工辩论队的队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前的学长姐会跟我们提起说,要“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立论要有理有据,要好好地讲道理,辩论从来不是打嘴炮或者有理在于声高。辩论赛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给了你一个平台让你去表达。我们寻找立场、寻找角度,变换着姿势去考虑、看待问题,在赛场上去表达。我们要去找寻辩题背后隐藏的群体,找到持方背后所代表的立场,我们试着去理解他们,尝试去了解他们行为的缘由,并为他们发声,告诉别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举例我第一次打价值辩的时候,很神奇的感觉,这时候的辩手就好像是一个价值观推销员,价值辩论回归到某个群体,辩手为他们代言,辩手为他们的传声筒。我们也藉由这样一个过程去了解了曾经的未知甚或去纠正了曾经的武断。
之所以我们一直会强调要扎实地立论,愿意在一些细节上花费时间细细斟酌、仔细思考,是因为我们希望讲出来的话是严谨客观的、有道理的、有底气的,因为我们要一起“做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吖(笑:-D)。虽然并不是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演讲家,也不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只是在一场辩论赛中承担了一个角色而已。但是,尽管声音微弱,却依旧可以坚定有力。
一场场辩论赛,感觉得到,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身边的小小世界,所表达的也不再是愤青式的抱怨。跟以前的自己,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会有一场接一场的比赛(但其实并不会很久,算上交流赛、校新生赛一路打到决赛,至多占用你五周的时间),但也请记住,我们虽然是因为比赛才相聚的,却不是为了比赛才相聚的。
这话我对他们说过,现在也想对你们说。
准备比赛可能会有很多感到疲累的时候、思考陷入瓶颈的时候、难以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等等等等。也有过其实每天都不想坚持下去的时候,但是还是坚持了下去,这样的神奇。当然也有被问过,你为什么要搞得自己那么忙?答曰,我在为爱发电啊(笑:-D)。我感激我所收获的关爱与提携,也割舍不下我投入的时间、情感、精力和热爱,我愿意为了这里有所付出。无忧无虑、更轻松地生活着当然很好,只是另外一种生活也一定会有另外的辛苦和收获。不存在丝毫不需要付出的人生,所以虽然各自选择可能不同,但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都是走好自己现在的路。
只要你自己仔细思考过、认真下定了决心,尽量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后悔的机会,我们尊重你最后的任何决定,并且也会由衷祝愿。
虽然因为不希望因为我们的不足够好而让你们对辩论或者辩论队产生误解或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会去询问做出选择的理由,但是辩论队从来不是说依靠别人的歉疚或者其他令人苦恼的感情为挟,以此来紧密维系的地方。留下来,只是因为这里有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在这里,你喜欢这里,在我看来就只是这样而已。
所以,无论最后选择如何、结果如何,都希望开开心心的,不要有负担,真正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生活的确很精彩,有人过得光芒万丈,也有人过得潦倒落魄。不管怎样,最终都希望你能在大学生活中认识自己,也希望这些你所经历的都会是开心快乐的,是会在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够会心一笑的欣喜怀念。

可能真的是年纪大了(?) ,总觉得有好多话还没来得及说,于是就有些啰嗦了,讲的也很零碎。

一群人能走到一起不容易,有的强势,有的随和,有的厉害,有的温顺,有的计较,有的大度,有的伶俐,有的深沉,有的锋露,有的憨厚。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习惯的节奏。说是带队,但是其实也就是大家一起成长而已。比赛的节奏或许确实紧促也令人紧张,但其实也有刚刚开始接触的缘故。才开始接触到这样的一个运动,姑且说它是一种运动,就好像你报名参加了一个校运会里你之前没有参加过的比赛项目。举个例子,比如标枪,要先学习如何投掷标枪,然后练习、体训,再然后参加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哪怕老师就在边上演示你可能都觉得步子不知道要怎么迈、怎么助跑、怎么投掷。但这并不是因为你不适合,而是只是因为你刚开始,你还在学习的过程中。
什么时候才会是不适合?最起码的,你学会了投掷标枪的动作,知道了姿势的技巧,你能够熟练做出那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然后你发现你的力气不如平均,所以投掷得不如别人远,而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去提升你的力量,这时候,当你真正想尽办法努力去尝试过了的时候,才能说自己可能不合适。尚未努力尝试过,甚至没有资格说出“我已经尽力了,我就是不太适合”这样的话。

我还是会觉得可惜,一两周的时间其实真的不足以来得及体会什么,学素描都还要先练一周的线条呢。还是会希望你能给自己再多一个机会去尝试。

我是生工院院辩论队队长,但其实我不大会打辩论赛,我从来不是登高折桂的佼佼者,但在这五味杂陈的两年经历中,我还算满意跟自己的较量。

辩论和辩论队带给我的究竟是什么,我很难回答,每个人答案也都会不一样。不过,现在钥匙在你们手上,是你们的主场了,为什么不再去试试呢?

评论